个人简介:钟予祺,法学1803班学生。初入学时加入了校学生会,后担任文艺部部长一职。曾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以及校级优秀团员等奖项。一次性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雅思总分7.5分,阅读部分为满分。自学德语,考取B1等级。曾两次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其中一项获省级立项。2022年考研一志愿上岸西南财经大学民商法学学术型硕士。
学习(考研)心得
一、明晰目标
备考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应当有以下几点:
1.自己想达到什么目标?总分需要考多少?分配到每科应当达到多少分值?
2.现阶段还差多少分?为了达到分数需要准备哪些内容?
3.明确考试的最终意义——考察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具体而言,测试中的取胜者通常不会将考试认为是“减分制”。在备考、做题过程中应当树立良好的心态,我是在不断“加分”的。何谓“加分”?以选择题为例,做题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点的回顾,经过判断分析选出答案,在最终做完题目时是内心笃定的,并且感到“我已经做对这么多题了,做了多少题就赚了多少分”,而非心不在焉,担心做错了多少道题“扣”掉多少分。这样的心态有助于解答之后的题目,并且在思考过程中应该及时舍弃“不敢选、不敢答”的题目。
4.发挥自己的最大的优势,同时弥补自己的短板。
譬如在英语考试中,如果听力不太好,备考时应当着重花时间重复听写练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擅长的部分可以适当缩短时间,但并非不去练习,而是需要保证头脑、身体上的“熟悉感”。每次考试考察的方向和能力虽然不同,但对于考生的考查目标都是一致的,即“通过独立思考得出有且仅有唯一的最佳答案” 。就主观题(简答、论述题)而言,需要展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对题目设问的拆分、理解,辅以语文表达能力的运用,把孤立的知识点,联系实际进行作答。切忌“假、大、空”,尽可能联系同一学科其他关联知识点进行表述。
5.以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通过练习题发现自己经常做错的题,务必及时进行总结复盘,重点思考方向:出题人挖的坑是什么?这个坑是不是我粗心跳进去的?出题人考察的知识点是我没有理解到位还是根本没有复习过?我下次再遇到这个坑怎么绕开?
二、制定计划
在明确自己的目标之后,我个人的习惯是将每一科目的备考内容以年、月、周、日为节点,划分成若干个任务量,并且计算时间进行总结。
1.以年度为单位
考研需要半年及以上时间来进行备考,不应把总体任务拖延过去,我们需要“紧迫感”,但不应产生“焦虑感”。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和同学进行交流,在别人宣称背诵书目已经三四遍的时候,我们不需要感到畏惧和紧张,每个有自己的时差和节奏,我们只需要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同自己比较,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2.以月为单位
通常我会在月初时制定本月计划,每科需要背诵到什么章节、练习题要刷到哪一篇等,制定的计划一定是自己能够完成的,但也需要适度挑战性。
关于背书,我也有一些小技巧:首先我会着重看每本书的目录部分,因为目录是一本书的精华,能够快速理解这本书分为哪些板块,这些板块串联到一起会形成什么样的知识脉络。其次,在录中的每一章节下的小标题,就是出题人会着重考察的“大方向”,这些标题需要加以自己的理解进行熟记,在合上书时,能明确哪一标题出现在书中哪一部分,它的前后位置是什么内容都要做到烂熟于心,可以通过编口诀的方式进行记忆,但是口诀一定是自己能快速反应出全部的 “精简版” 。再次,在我精读每一篇章内容过后,我会利用软件或记笔记的方式,将书中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我推荐app:Xmind,做思维导图的目的是能够在看完书后及时回顾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默写的方式默出每一章节的大小标题,在过后复习时,又可以翻出思维导图形成记忆,并且根据思维导图回想出该章节哪些细节我还没有理解透彻,再去翻书查看。
3. 以日为单位
我个人不建议以时长为参考方式,没有必要为了复习熬夜,但早起会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一般来说我每天的学习时间保持在8小时左右,中间会安排午睡、休息。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绝对屏蔽掉外界的干扰。对于手机、平板,我建议尽量不要用,如果实在需要使用,可以下载一个app:costudy,这个软件通过在设置任务时自动锁屏,当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就不能开启,界面类似于线上版本的教室,可以看到同一自习室的其他同学在做什么,有利于培养一定积极的竞争意识。
4.及时复盘
当划分完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需要做到哪些任务后,我们需要按时按量完成这些计划,并且不能偷懒。节点届满时,及时进行复盘比学习更重要。我个人习惯在月末在笔记本、备忘录上记录下我完成了哪些任务,这些任务是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完成度,进一步明确我为什么没有完整地结束任务,中间拖沓的任务我会叠加到下一月度,但是叠加的部分一定是超过之前没有完成的量以此来鞭策自己尽早按时完成。
在校期间,我不仅在校级机构中结识了良师益友,还与同学达成了革命友谊。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每一位朋友、老师,不断鼓励、督促我前进。祝愿各位不问西东,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