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瀚,校第四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班长、法学2308班团支书兼班长、法学2407班朋辈导师、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腾讯众创空间负责人。曾任校团委、校学生会工作人员。志愿服务时长达千余小时,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挑战杯省级银奖等6项国家级奖项、21项省部级奖项。主持及参与3项国家级、省级大创立项,以第一著作权人获批多项专利软著。
1.科研与创新:以创新为帆,破浪前行
“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扎根现实。”宋玉瀚这样说。作为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他始终将“创新”二字镌刻在成长轨迹中。他带领团队聚焦社会热点,以法学专业为基,跨学科融合技术思维,将法学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为弱势群体提供便捷化法务解决方案,带领团队斩获多项A类竞赛国家级、省级奖项,项目也已经获批多项专利及软著,实现了从创意到成果的华丽蜕变。
2.责任与担当:从学生骨干到青年引路人
从校团委、校学生会工作人员到班级团支书兼班长再到校青马班班长,宋玉瀚的校园履历始终与“服务”紧密相连。作为法学2308班的班长兼团支书,他不断优化班级模式,班级量化考核成绩长期位居年级第一,获得活力团支部三等奖等;担任法学2407班朋辈导师时,他以自己大学期间的亲身经历尽可能地帮助更多学弟学妹跨越专业门槛,尽早适应大学节奏,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疑惑。
3.奉献与热爱:千余小时志愿路上的法治微光
1000余小时志愿服务时长,是宋玉瀚用脚步丈量初心的见证。他带领团队奔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2024年暑期,他作为武汉学院青马班实践团负责人,带领团队深入红安县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他们通过实地调研、人物访谈、非遗体验等形式,挖掘红安革命文化内涵,并面向社区儿童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宣讲,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最终以三下乡校级实践团队答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优秀实践团队。与此同时,他在寒暑假期间分别在区政府和律所进行专业实习实践,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丰富的实习实践经历也让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表现突出,获得校级三等奖和院级一等奖。
在他看来,每一次躬身实践都是与世界的深度对话,在校期间他参与了武汉马拉松志愿者、迎新志愿者、社区普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他发起的“童心同语”公益项目,已累计服务数百名社区儿童,斩获湖北省楚天创客铜奖、我校公益创投大赛一等奖,相关实践活动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40余次并得到团省委领导的高度认可与评价。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校十佳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
面对荣誉,宋玉瀚始终谦逊:“我不过是把更多空闲的时间用来‘折腾’罢了。”在老师眼中,他是“步履不停的实践者”;在同学心里,他是“充满能量的小太阳”。在学习和竞赛之余他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与伙伴们一起获得了院足球赛一等奖、排球赛二等奖、篮球赛三等奖的成绩。
从创新研究的攻坚者到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从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到创新创业的开拓者,宋玉瀚以全面发展的姿态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他的成长轨迹,正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生动注脚。他用行动证明:青春的价值,不在于角色的多少,而在于每一重身份都能绽放出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光芒。他正以青春之名,在法治中国的征程上踏出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