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推进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法学院于7月2日下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了主题为“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作用”的学习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学院副院长周萍主持,学院院长王广辉及全体专职教师参加交流活动。
活动伊始,学院院长王广辉教授谈到,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必须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近些年来,在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指引之下,法学实践教学改革成为国家和各个高校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措施。各高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学校——实际部门共同培养”和“国内——海外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建立具有广阔国际视野、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结构”法学师资队伍;建设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实践性不强的缺陷,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的实践性教学也存在受众小、师资缺、成本高、收益低等诸多制度瓶颈和实践难题。创新法学实践教学,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仍然是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王院长对当前法学实践教学状况的分析清晰透彻、入木三分,引起参与老师们的热烈探讨。
长期承担《法律诊所》等实践课程教学的汪容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建议要改变当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依附理论课的局面,将原来的实践课时整合为几门独立开设的实践课,例如:《刑事实例研习》、《民商事实例研习》等课程,用真实案件和一手的卷宗材料开展教学,根据授课内容及环节,邀请多位老师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共同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采取分组的团队学习方式,由同学自己组队并确定一个主要研究主题,团队将以主题为研究导向,收集整理更丰富、高质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小组主题展示汇报、评议讨论等方式,开展更深入的团队学习,理解朋辈学习、协作学习的观念;在主题研究过程中,在充分文献检索和提炼问题的基础上,同学们主动寻求导师的指导,为双方建立更快速的深度链接创造机会。
刑事法学教研室主任马彬老师指出要重构法学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法律职业能力形成为导向,课程教学为基础、项目训练为抓手、创新实践为目标的“学、练、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刑事法学教研室王幸哲老师结合自己在律所工作的实务经验谈到,可采取法学主题式新型实习项目的形式创新专业实习。将实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化的子项目,例如:刑辩实务实习项目、商事诉讼与仲裁实习项目、行业法律服务实习项目等。项目由远程实习和在所实习两个阶段组成,由律师或指导老师进行前期培训,让参与同学充分了解项目情况。远程实习工作,由同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远程实习结束前,由同学与律师团队双向选择确定在所实习人选。在所实习阶段,学生将更全面地参与到项目中。
参会教师们就本期学期讨论的主题献言献策,集思广益,为学院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上提供了很多好的创新思路。
副院长周萍老师最后表示,法学实践教学在管理体系上要兼顾制度构建与实施,整合校内与校外资源的实践教学支撑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贯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新时代法学教育理念的教学制度,将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法学人才培养经验制度化。在制度上明确法学教育以铸德立魂为根本目标,以法学理论和实务能力为内容,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合格法治人才。